- 李霁玥;
<正>去年底,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集》榜单中,四川12个园区、15个典型案例上榜,入围数量一骑绝尘。四川省入围的15个案例按类型具体分为:科创类2个(眉山高新区、自贡高新区)、产业链发展类3个(德阳高新区、德阳经开区、沿滩高新区)、数实融合类2个(成都高新区、雅安经开区)、绿色发展类1个(眉山高新区)、工业用地盘活类3个(武侯工业园区、古蔺经开区、中江高新区)、营商环境类2个(内江经开区、自贡高新区)、区域协同类2个(沿滩高新区、宜宾三江新区)。
2025年05期 No.619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强;
<正>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集》,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雅安经开区”)以其卓越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成果入选名单。雅安经开区于2002年成立,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雅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雅安经开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召,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产业园区以数字化应用为牵引,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建成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智慧供应链,形成一批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水平持续提升。
2025年05期 No.619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振杰;
<正>入围工信部公布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的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古蔺经开区”)并非“浪得虚名”。翻开古蔺经开区近年来的成绩单,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在2020年至2023年间,连续四年在全省“亩均论英雄”园区综合评价中均跻身前三。在四川众多的产业园区之中,古蔺经开区无疑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亩产英雄”。
2025年05期 No.619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振杰;
<正>翻开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内江经开区名列其中。内江经开区,实力雄厚——在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内江经开区排名全国第44位、西部第5位、四川第2位。内江经开区位于成渝发展主轴中部腹心,是一个“年逾三十”的老牌园区,它于1992年7月被批准成立为四川首批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5年05期 No.619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1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洋;
<正>去年,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自贡高新区”)新增“金字招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名单”中,四川12个园区的15个案例入选,自贡高新区上榜“科技创新类”和“营商环境类”案例名单。“创新”与“营商”是自贡高新区发展的核心优势,也是其把握机遇、应对竞争的关键所在。
2025年05期 No.619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师帅;刘枢洵;
<正>在巴蜀大地的发展版图上,一颗“双核引擎”正迸发出澎湃动能。2024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七大类型66个“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榜单中,眉山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二、四川唯一的横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双料标杆。这一骄人成绩,不仅镌刻着“东坡故里”向新质生产力进军的铿锵足迹,更昭示着眉山、乃至四川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科技与生态交相辉映的如砥大道。
2025年05期 No.619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洋;
<正>2025年,自贡市沿滩区锚定“开放兴区、工业强区”战略,以“中国绿色氟都”建设为牵引,推进六片区协同、产城人共兴,并明确工作目标:202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300亿元大关,2026年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区,2029年站稳400亿元台阶,建成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先行区。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沿滩工业经济的核心引擎,将在产业发展与区域协同上创新突破,发挥关键作用。去年,工信部公布2024年全国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沿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近20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凭借产业链发展与安全类、区域协同类2个典型案例上榜。
2025年05期 No.619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婕;
<正>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什么?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16%的风力发电机组在德阳经开区制造,其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以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锅炉、东方风电、东树新材料、东方自控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这里聚集。……除了拥有“大国重器的摇篮”等名片,德阳经开区日前又多了一个响亮的名号——推进新型工业化“先锋”。
2025年05期 No.619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综合;
<正>2024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委员会发布了66个2024年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包括科技创新、产业链发展与安全、数实融合、绿色发展、工业用地盘活、营商环境、区域协同等7个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园区发展提升的实践和成效,现刊发部分典型案例: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科技创新类、绿色发展类典型案例苏州高新区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方面的典型做法包括: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强化创新策源;聚焦高层次人才集聚,增强创新动能;聚焦高成长企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聚焦高水平生态建设,激发创新活力。
2025年05期 No.619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奕君;陈文锋;吴海涛;
<正>员工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基于6家国有企业2200多名员工的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建设,需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全面落实国家标准,构建服务支持机制,创设优良工作环境,从而实现员工心理建设的柔性化、规范化、精准化和常态化,提升员工心理建设水平,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61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成成;
<正>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成熟,品牌促销迎来智能化转型。基于精准营销视角,本文首先概述AI在品牌促销中的主要应用场景,继而剖析当前受众定位、效果量化、策略针对性与消费者体验四大痛点,最后提出基于多维画像、实时监测、个性化推荐与交互体验四方面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企业数字化时代的促销实践提供系统化指导。
2025年05期 No.6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欧阳梦莹;
<正>随着国家经济的稳健增长,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低碳理念日益受到公众瞩目,并在多个行业领域内实现了广泛的推广。在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实践中,低碳经济的角色也日益凸显。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如何有效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优化,成为企业界广泛讨论的议题。对此,本文采用资料分析、总结等方法,围绕低碳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系为切入点,阐释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剖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改进对策,以供业界参考。
2025年05期 No.619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佳敏;
<正>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分析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明确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作用。以福建省为例,从数字经济内部构成视角,阐述数字经济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三大路径对农业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做好顶层设计、政府激励、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农业全产业链、加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培育数字农业人才等,以此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2025年05期 No.61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婉婷;
<正>“共富工坊”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由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共建的小型化、灵活化、在地化经济合作平台,在战略调整、治理迭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它通过“政府倡导+企业共建+村民参与”的模式,从技术、管理、品牌三个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面对新的变革与挑战,需要完善体系、创新模式,以期为新时代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益启示。
2025年05期 No.619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文杰;苏媛媛;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特色产业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定位。通过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地方独特资源,不仅能够驱动乡村经济社会转型,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强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本文通过分析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并提出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助力。
2025年05期 No.619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楠;
<正>低空经济是指依托低空空域资源,通过各类航空器的飞行活动,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低空经济正逐步走向成熟,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开发性金融发挥的作用尤为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开发性金融如何赋能低空经济,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619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杨;
<正>青年人才队伍是服务城乡社会发展的新生主力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存在的乡村青年人才“缺位”、嵌入失衡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全面乡村振兴进程,重构青年人才乡村嵌入发展路径十分迫切。在新发展阶段,青年人才队伍参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正在发生转向,这为乡村青年人才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胜势提供了强力支撑。探寻青年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重构青年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嵌入乡村振兴过程,对于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激活乡村发展动能有着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No.619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校锐;
<正>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单纯依靠高校培养人才已难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作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通过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从企业视角出发,剖析校企联合培养的价值、模式以及路径,以期为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启示和参考。
2025年05期 No.619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施娟;
<正>本文探讨了国企在深化改革中如何通过完善人事、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激发组织活力、提升效率。在全球竞争加剧背景下,国企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本文明确了组织活力与效率提升的理论依据及“三项”制度的核心作用,阐述了三项制度的具体改革策略,探讨了“三项”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其综合效应。
2025年05期 No.619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游传政;
<正>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产教融合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深入探讨AI如何赋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分析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阐述AI在其中的独特优势,并提出基于AI的产教融合新路径,旨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05期 No.619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月梅;
<正>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这一高效、灵活且可持续的生产力形态的兴起,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深入剖析当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的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05期 No.619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海滢滢;
<正>本研究聚焦“大安全”治理范式转型需求,针对我国安全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校企割裂、产教脱节”等现实问题,创新性构建“四维耦合”的校企协同育人理论体系。该理论框架以协同理论为支撑,通过“机制-模式-资源-评价”四重维度的深度耦合,构建双元驱动机制、三阶递进模式、四链融合资源体系及多元共治评价机制,形成“需求牵引、虚实结合、动态反馈”的闭环培养系统,为新时代安全应急人才培养提供了兼具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2025年05期 No.61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轶凡;
<正>医药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医药企业也获得了更好的机遇。新形势下,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医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价值链视角下探索成本管理是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H公司为例,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对成本管理开展研究,以期为推动医药企业实现成本管理转型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No.61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南;黄婷;
<正>绿色信贷政策旨在通过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重污染企业大多聚集在传统制造行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绿色信贷为重污染企业带来转型压力增大、环保标准提升、技术创新难题及资金流动受限等挑战,提出加强绿色信贷认知与应对、推动绿色转型与创新、优化融资结构、提升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及借助外部力量促进绿色发展等绩效提升策略,以期为重污染企业在绿色信贷视域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619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敏;
<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闻媒介带来的巨大影响,不仅体现在其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媒介的多样化、服务的个性化等现实变化,也体现在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的盈利方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挑战中。因此,本文提出新闻媒介应构建复合型盈利体系、建设以用户导向的双向服务生态体系和实行智能化管理体系,旨在为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5年05期 No.619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阳;
<正>本研究探讨大数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旨在构建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提出的框架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于一体,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通过案例分析,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识别评估潜在风险。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预测并预警安全风险,提升生产安全水平,具备良好推广前景。
2025年05期 No.619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亦涵;
<正>新质生产力以技术创新与生产要素深度整合为核心特征,为高速公路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导向。研究发现,当前公路行业在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运营管理智能化程度及数据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仍存在显著短板。据此,本文提出通过推进基础设施全流程数字化改造、构建智慧化运营生态体系、深化数据要素价值挖掘与跨场景应用的转型路径,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双轮驱动,提升企业运营效能与服务品质,赋能高速公路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619 9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芳;
<正>本文在梳理向海经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RCEP协议对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与RCEP成员国经贸合作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充分利用RCEP人才集聚优势培育向海经济发展人才、加强立法促进向海经济发展的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路径。
2025年05期 No.619 98-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群;高灿;熊威;
<正>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在服务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中的核心课题。本文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公立医院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结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改善、文化引领四个方面推动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5年05期 No.61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