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祥贵;张宇;蒋师帅;
<正>金秋绵州,涪江奔流。当机器狗巡逻队自如地穿行于展馆之间,当AI智能眼镜替代传统讲稿折射智慧光芒,当机器人奏响钢琴曲传递科技的诗意——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场科技盛会,更是一次对科技之光的集体追逐。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在科技城建设迎来二十五周年的重要节点,刻下了新时代四川创新发展的生动注脚。这里,是照亮前路的“光源”。从5G、北斗导航从展品走向生活日常,到强激光技术催生“光子科创城”的产业聚变;从《颠覆性技术前瞻报告》中脑机接口的惊鸿一瞥,到低空经济与人形机器人掀起新质生产力浪潮——科博会本身已成为一束强光,照亮了从科幻叙事到“绵阳造”大国重器的奋进之路。3.2万平方米展陈空间内,人工智能与低空经济两大前沿赛道全产业链生态渐次铺展,印证着“创新种子”深植“产业沃土”的蓬勃生机。
2025年10期 No.624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师帅;庄祥贵;张宇;
<正>9月26日上午,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开幕。本届科博会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四家国家级协会联合主办,涵盖“会、展、论、赛、产”五大板块30余场重量级活动。四川省委常委、绵阳市委书记左永祥在致辞中向莅临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科技城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
2025年10期 No.624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钰
;宋德平;
<正>万物渐丰,共赴秋实。九月的绵阳,处处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一场汇集激光科技创新产业的交流盛会恰逢其时。9月25日下午,以“光聚绵阳定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科技创新产业大会·“青年科学家百城行”走进四川暨“光子科创城”推介会如期而至。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院士专家、高校代表及各界人士奔赴而来,共商激光科技创新发展大计。作为先进制造领域的关键工具,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是先进制造的关键技术。
2025年10期 No.624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祥贵;蒋师帅;张宇;
<正>秋日的绵阳,创新热潮奔涌。9月26日,投资四川·中国(绵阳)科技城建圈强链产业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启幕。以“扩大开放合作、助力建圈强链”为号角,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与绵阳市人民政府携手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深度链接全球资源,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会场内星光熠熠。18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商协会代表齐聚一堂,阵容堪称“顶配”:中国稀土集团、胜宏科技、大族激光等央国企;“三类”500强、上市公司、行业百强等知名企业云集;更有来自法国、瑞士、日本等国的20余家外资企业和机构代表,彰显绵阳吸引力的国际化成色。他们共同的目标,是探寻绵阳“587”重点产业体系(5大主导产业、8大特色优势产业、7大未来产业新赛道)中的无限商机。
2025年10期 No.624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尹秦
;王何力
;王勇;
<正>九月的绵阳,秋意初显。涪江水静静流淌,而岸边的九洲体育馆内,却涌动着一股关乎产业变革的热流。9月26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涪江科技汇——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发展”活动在此拉开帷幕。多位院士专家学者聚焦全球颠覆性技术前沿,结合绵阳“587”现代产业体系,解码颠覆性技术与未来产业的融合密码。一份报告,度量未来的方位——“今天我们发布这份报告,旨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系统评价中国颠覆性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的进程?”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李惠安佩戴着AI眼镜,为与会者带来沉浸式的发布体验。
2025年10期 No.624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师帅;庄祥贵;张宇;
<正>9月27日,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大会在绵阳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负责人以及金融投资机构高管等通过经验共享、智慧碰撞和主题路演,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产业的未来发展。会上,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相关负责人发布了《中国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份报告由国内多个相关机构和高校共同编制,共200多页、20万字,系统梳理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未来趋势等,展现通过创新激活空域资源、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确保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期 No.624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祥贵;张宇;蒋师帅;
<正>9月27日,记者在2025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现场看到,长虹展位上演了一场科技与烟火气的奇妙交融。身着熊猫服饰的演员踏着轻快舞步,憨态可掬的表演引来阵阵欢笑。而一杯用-86℃超低温深冷冰箱冰杯冲泡的咖啡,让冷热在舌尖碰撞出层次分明的体验,更让观众惊叹不已。这场以“AI+”为隐形纽带的科技盛宴,一端连接着“熊猫系列家电”的民生温度,另一端托举着“国之重器科技成果”的硬核实力。
2025年10期 No.624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师帅;庄祥贵;张宇;
<正>9月29日下午,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成果发布会举行,介绍本届科博会的核心成果、市场化运营等情况。本届科博会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聚焦“两用技术融合”和“科技城建设25周年”,集中展示了战略科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领域的创新实力。首次在开幕式推出机器人展演秀,展演是国内首次多企业、多型号机器人同台演绎,既凸显了“人工智能+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也展现了绵阳的创新“硬实力”。50余件产品首次展出展品实物率超90%参会嘉宾和选手超7000人本届科博会展览面积达3.2万平方米,吸引28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1000余件高新技术产品,展品实物率超过90%。“低空卫士”激光武器、特种四足机器人、中大型无人机、“低空智行”运营服务平台、商业火箭发动机试车台等50余件产品首次展出。
2025年10期 No.624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庄祥贵;张宇;蒋师帅;
<正>九月的绵阳,空气中激荡着科技与未来的气息。在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现场,星光-Ⅲ激光装置模型静静矗立,不远处,京东方第6代AMOLED柔性屏幕流淌着绚丽光彩,长虹全球首款智能体AI电视正在与人自然对话。这些场景,成为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25周年成果的生动注脚。从邓稼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的峥嵘岁月,到如今支撑“神舟”飞天、“嫦娥”探月的科技高地,这座浸润着“三线精神”的城市,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刻下了不可替代的坐标。国之重器,铸就发展基石二十五载光阴流转,绵阳科技城的每一次脉动,都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从“东风”利剑到“神舟”飞天,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诸多大国重器的背后,是绵阳提供的坚实支撑。
2025年10期 No.624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师帅;庄祥贵;张宇;
<正>何为科技城进阶的密码?何为创新者逐梦的舞台?何为一座城与一场会的共生共荣?9月26日至30日,第十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在绵阳会展中心盛大举行,这场以“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科技盛宴,用千余件展品、数十场活动、百亿级签约,给出了属于绵阳的答案。从展品维度看,3.2万平方米的展区里藏着多少“首次”?——280多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携“看家本领”而来,其中30%是首次亮相的新技术、新产品。有能精准抓取文具的人形机器人,有可捕捉全频段信号的无人机防控系统,有能实现-86℃超低温存储的科研冰箱……每一件展品都是绵阳创新实力的具象表达。
2025年10期 No.624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寇大华;
<正>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实践,系统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现状、制约因素及优化路径。通过构建涵盖“设计研发、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生产管理、分拣仓储、销售售后”的全链条应用场景框架,深入剖析当前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关键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展开研究并创新性地提出夯实基础设施、推动场景创新、壮大产业主体等八项系统性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重构制造业价值创造方式,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本研究不仅拓展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框架,也为区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25年10期 No.624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浩;
<正>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然而,当前绿色金融仍面临监管标准不一、市场认知薄弱、产品供给单一等多重困境。ESG理念以其系统性、可量化和非财务导向的特征,为破解绿色金融发展瓶颈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从政策、金融机构与企业三大层面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现实挑战,探讨ESG如何通过风险识别、资源配置与价值引导赋能绿色金融,并提出以机制完善、能力建设与项目规范为核心的协同突破机制。研究表明,唯有构建政策合力、提升机构专业能力、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才能实现ESG与绿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切实服务于“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2025年10期 No.62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坤;
<正>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灵活用工形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AI的深度融入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用工匹配的效率,更重构了劳动关系的传统形态,推动管理模式向智能化全面转型。然而,这一进程也伴随着算法偏见、数据隐私泄露以及技术依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用工市场的稳定与公平构成了挑战。本文系统地分析在AI时代下灵活用工的形式演变及其潜在风险,并从可解释AI的应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的完善以及三维治理框架的构建等维度,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策略,以期为AI时代下灵活用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10期 No.62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水平;李尚钰;
<正>针对企业传统绩效考核机制与市场需求脱节、激励性不足、战略导向模糊等薄弱环节,本文以市场化导向理论为核心,结合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系统梳理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指标体系僵化、评价维度单一、结果应用不充分等痛点并探索其优化路径,提出以市场需求为核心重构考核指标、建立动态调整的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与薪酬激励及战略目标的联动等对策。结论认为,市场化导向下的绩效考核机制优化,需以“市场响应速度”与“价值创造能力”为双核心,通过指标、流程、应用的全链条革新,实现企业资源配置与市场机遇的精准匹配,为企业在竞争中构建可持续优势提供支撑。
2025年10期 No.62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才艳;
<正>随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深水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其效能提升更加依赖科学的流动机制与精准的激励体系。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论与组织行为学视角,结合机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剖析人力资源流动与激励机制的核心价值,指出当前机制在制度刚性、配置效率与激励精准度上的短板,并提出“制度创新~技术赋能~文化重塑”三位一体的优化路径。旨在为机关事业单位破解人才固化、活力不足等难题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助力其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
2025年10期 No.624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瑭;陈鑫鑫;
<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赋予新的方向,使企业进入以数据主导的精准管理时代。大数据通过智能化模型以及智能化分析,打破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为绩效考核及指标设计提供全方位的赋能。企业利用大数据能够构建更好的绩效管理机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也从原来的技术概念转变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关联组织与人才的重要枢纽,实现了从以往的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型。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支柱,通过识别员工绩效并进行相应激励,实现个体与组织目标协同的机制。大数据技术为绩效管理革新提供新的改革方向,以智能化绩效分析及预测,构建动态绩效体系。
2025年10期 No.624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张弛;
<正>随着纺织行业智能化、绿色化与品牌化转型,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需求迫切。本文以纺织行业当前的创新创业环境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创新创业人才经营能力的核心要素构成,包括专业技术、市场洞察、资源整合与创新思维等,采用“问题导向+路径构建”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构建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战导向的经营能力训练这两条主要培养路径。研究表明,当前纺织行业对创业型人才的要求已由单一技术能力向复合型经营素质全面跃升,亟须通过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校企联合实践、项目导向训练等方式,打造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型人才供给机制。
2025年10期 No.624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丽叶;崔要立;
<正>高速公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作为支撑。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推行“双轨制”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做好培训教育的优化工作以及完善激励机制等具体策略,以期助力高速公路行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8万公里,位居全球第一。随着新时代的发展,高速公路行业逐渐趋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不断引进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支持运营管理升级。而这一过程中,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逐渐从传统运营转向“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转变。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促进行业技术升级落地在高速公路行业迈向智能化、低碳化转型的进程中,技术升级的落地实施至关重要。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是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的核心力量,他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智能化、绿色化技术,还能将这些先进技术有效融入运营管理之中。复合型管理人才可以通过运用新技术,优化高速公路的运营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能耗与排放,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复合型管理人才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高速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精准预测,提前调整交通信号控制,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2025年10期 No.624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大申;汪敏;唐勇超;
<正>为了应对电力行业高素质人才短缺、新员工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职业发展模糊等问题,四川某电力公司积极探索“技能导师+职业导师”双轨模式,构建“3+3+3阶段培养+量化积分+动态匹配”培训机制。实践结果表明,该机制显著提升了新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归属感,职业导师助力新员工规划发展路径,同时倒逼导师综合能力进阶。结论认为,“双导师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整合及闭环管理,为电力企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推广的创新范式,支撑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2025年10期 No.624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彩虹;孙艳玲;向娇;
<正>我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急需向高端化、数智化以及绿色化等转型,自贸区设立不仅是扩大贸易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关键载体,也与产业转型升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制度设计、要素流动、市场竞争、产业聚集维度讨论自贸区设立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联,剖析消费需求、技术创新两大影响机制,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释放双效应的对策。本文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实现扩大贸易开放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双赢”局面提供依据。
2025年10期 No.624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韵;
<正>本文以江油市A村为例,系统分析产业与治理互动机制。该村通过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构建多元共治架构,实现了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但A村仍面临治理主体能力不足、村民参与度低、产业依赖较强等挑战。实践表明,产业与治理的高效协同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完善治理体系、提升主体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三个维度提出建议,旨在促进产业与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机制保障和持续动力。近年来,四川省江油市A村通过农文旅融合和多元共治架构,构建了产业与治理互促的循环体系,有效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村民收入,成为省级治理典范。该案例从主体结构、权益联结和资源整合等维度揭示了“产业—治理”协同机制,并在多元共治、分配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可推广的经验。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系统提炼A村可持续、可复制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1]。
2025年10期 No.62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锐超;
<正>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标识(如碳标识、环保认证标识)作为传递产品绿色属性的重要工具,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已成为业界关注的新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消费者个体特征、标识自身属性、外部环境因素三大维度,总结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与碳素养是意愿形成的内在基础,标识的权威性、信息呈现形式是核心驱动变量,而价格溢价、政策支持与社会规范则构成重要调节因素。
2025年10期 No.62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艳敏;
<正>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新媒体浪潮中,既迎来了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也遭遇了被娱乐化、碎片化传播导致文化内涵弱化的困境。本文在分析新媒体对民族音乐的价值赋能基础上,聚焦当前营销传播中内容创新机制缺失、推广策略存在跨文化障碍、营销渠道整合存在结构性缺陷等核心问题,提出创新营销内容、加强宣传推广、拓展营销渠道三维策略。旨在通过深度融合新媒体技术,挖掘民族音乐的现代价值并进行精准营销,提升民族音乐的市场影响力与文化传播效能,实现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0期 No.62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珊珊;
<正>随着新媒体行业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碎片化趋势日益显著,旅游类短视频正逐渐改变年轻群体的旅游观念与消费行为。近年来,丽江在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中不断加强短视频的应用,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体验,有效提升了旅游品牌影响力与客流量吸引能力,但其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本文以丽江古城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的高互动性、网红效应与算法推荐机制,构建多平台传播矩阵,形成协同引流效应,旨在推动古城实现数字化宣传与营销的转型升级,为古城旅游产业的精细化、多元化和智慧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
2025年10期 No.624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荣祥;
<正>为了应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因数据孤岛、技术代差、人才断层而导致风险预警滞后、协同响应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基于“风险免疫”理论,构建“识别-防御-优化”的动态闭环机制,探索大数据驱动下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构建数据整合与风险识别体系、优化审计流程与风险防控全覆盖、构建具有反馈与自我修复的“风险免疫”机制和提升审计人员能力与技术支持等四方面,可显著提升国有企业风险预警时效性和提高审计协同效率,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审计范式。
2025年10期 No.624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宏;
<正>本文以某大型天然气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传统合同管理模式存在的时间成本高、信息孤岛、监控难度大等不足,提出了构建合同管理信息化平台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的平台架构设计、数据管理与集成策略、安全与权限管控措施以及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合同管理效率,强化合同风险防控,为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高质量建设运营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天然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合同数量也随之增加,合同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业务需求,亟须引入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本文基于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的特点,分析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平台构建策略,为推动天然气长输管道合同管理向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0期 No.62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伟;
<正>村镇银行是“支农支小”的重要载体,却面临部门协同低、整改乏力等困境。本文基于2025年84家机构解散及处罚案例,剖析其治理薄弱、资源受限等根源,提出专门立法、三方联动、Reg Tech赋能、差异化激励、闭环整改等优化路径,推动监管者由“合规守门人”向“发展合伙人”转型,为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可持续监管提供参考范式。村镇银行作为“支农支小”的社区性金融机构,自2006年试点以来在填补县域金融空白、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然而,在宏观经济下行、同业竞争的叠加影响下,村镇银行面临信贷增长乏力、盈利下滑、流动性趋紧等多重压力,监管的难度与复杂度随之上升[2]。如何破解“支农支小”政策诉求与风险防控底线之间的张力,如何在多部门分业监管框架下构建高效、精准、可持续的村镇银行监管体系,已成为决定该类机构能否稳健发展的关键[3]。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村镇银行监管的现实困境和成因,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监管改革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2025年10期 No.62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凤燕;
<正>互联网技术深度驱动电子商务革新,对兼具创新思维与创业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能力培养滞后等挑战。本研究基于CDIO理念,运用文献分析、案例研究和实证调查等方法,解析CDIO内涵并结合专业特点,分析学生知识获取途径与创业服务需求,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论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式使学生的项目完成质量提升了65.3%、创新思维活跃度提升了70.1%、实际创业存活率提升了30.5%,有效弥合了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鸿沟,对电子商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025年10期 No.62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万芳;
<正>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医院的常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适应其现代化运营的需求。本文基于医院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医院财务管理在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资金管控、财务风险、信息化建设、财务人员等方面的难点,从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成本核算闭环管理、全场景资金管控、财务管理数智化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水平等方面提出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路径,旨在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运营水平。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密切相关。随着《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对医院运营在降本增效与提质惠民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预算管理不足、成本核算不精细、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深入研究医院财务管理难点及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路径,对于提高医院财务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0期 No.62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